微循环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不重视可能会拉响健康警报

来源:惠斯安普   发布时间:2022-08-18   点击量:

从中医治未病来看,疾病的产生与否,大多与气血、经脉是否畅通相关,而在微循环视角之下,“未病”起始于微血管病变,微循环功能状况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微循环障碍是“百病之源”。

微循环为循环系统最细小的分支,直接参与细胞和组织的物质、能量、信息传递系统,不仅是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通道,同时也带走对人体有害的乳酸、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
 
微循环与一般循环的区别
 
微循环不同于一般循环的特点,在属性、形态、功能、代谢、调节方面,既具有一般循环系统的共性,又有脏器的特殊性。
 
◽微循环既是循环系统的最末梢部分,又是脏器的重要组成成分
◽微循环既具有脉管的共性,又有脏器的特征
◽微循环既是循环的通路,又是细胞、组织与血液、淋巴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微循环既具有血管、淋巴管、组织间隙等代谢的共同性质,又表现出其所在脏器实质细胞代谢的一些特征
◽微循环既受全身性神经、体液的调节,又主要受局部的调节
 
人体的五脏六腑各个器官都是“血肉相连”,所以,身体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就会出现一系列症状。畅通改善微循环可为睡眠改善、疲劳修复、疼痛缓解、慢性病预防和干预提供新的突破口。
 
睡眠改善
 
睡眠与神经系统微循环障碍密切相关,血液循环代谢功能下降,脑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和氧气,易导致失眠、多梦、记忆力衰退等发生。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微循环,改善神经元可塑性,调节睡眠周期及睡眠节律,起到干预睡眠障碍的作用。
 
疲劳修复
 
当微循环发生障碍时,机体的疲劳修复能力将会大大下降,细胞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的状态,无法排除的代谢产物将对细胞产生不良刺激,导致细胞活性下降,脏器功能下降,进而产生反应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四肢无力的现象,易导致慢性疲劳的产生。
\
微循环状态正常与否决定着人体的代谢功能,进而对运动疲劳产生的早晚和消除疲劳的快慢有着较大的影响,可以防止重度运动性疲劳的形成。
 
在体育训练和比赛中,通过调理微循环来增加血液含氧量,降低肌酸激酶,消除乳酸堆积,从而促进疲劳的消除和缓解、缩短运动员体能恢复期,有利于运动员的正常发挥,创造更优异的成绩。
 
疼痛缓解
 
痛则不通,痛则不通,气血不通产生微循环障碍会导致疼痛的发生,改善微循环障碍,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系统,对治疗慢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有着重要作用。通过改善微循环部位降低末梢神经的兴奋性,增加组织、肌肉供血,增加含氧量,从而缓解肿胀疼痛。
 
慢病风险干预
 
《美国微循环杂志》曾指出,心血管疾病的本质是微循环障碍,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加重因素。
 
当心血管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会导致心脏细胞营养不足,心肌缺氧,从而引起胸闷、心慌、心绞痛、心率不齐,是心梗、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病理基础之一。修复微循环障碍,可增加供血和含氧量,减轻心脑血管压力。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