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脑梗死和血液粘稠危害,提早筛查预防。

来源:惠斯安普   发布时间:2021-07-15   点击量:

脑梗死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80%。
 
人的血管在长年累月的使用后,弹性会有所下降,再加上不良习惯的影响,血管内会形成血栓,影响血液循环,这时脑梗也就来了。脑梗作为一种突发性脑部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坏死程度因血栓部位及大小不同而有差别。发病十分急促,发病后最佳的治疗时间只有6个小时。
 
身体出现这5种异常,警惕是脑梗

视力障碍

这是脑梗的早期信号。具体表现为视力模糊、看东西不完整、视野缺损,大多数在短时间内会自行恢复。

面部不协调

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与大脑关系密切,若脑部缺血缺氧,面部肌肉也会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出现面部不协调的表现。

眩晕

脑血管硬化,会导致椎基底动脉的血氧不足,从而影响小脑、脑干等平衡神经组织,引起眩晕。

舌根发硬

这是面部肌肉异常引起的,表现为舌头发硬、难以表述完整的一句话,尤其是早起时出现舌根发硬,要及时就医。

嗜睡

嗜睡的表现有昏昏欲睡、无法克制,这是脑部血氧不足,中枢神经缺氧的表现,嗜睡会随着脑动脉硬化的加重而加重。
 
血液粘稠

血液粘稠也就是血稠,医学上叫高粘稠血症。若是血液变得粘稠,就会伤害到毛细血管,甚至堵塞毛细血管。如此一来,不仅仅是氧气和营养物质无法运送的问题,连周边的细胞都会死亡。而且肥大的血管很容易吸附脂肪、胆固醇、钙等,由此血液会变得越发难以通过。放置不管的话,可能会加快动脉血管硬化,甚至引起脑梗塞和心肌梗塞等重大疾病。
 
造成脑梗的各种原因中,包括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等,都离不开“血液粘稠”的影子,因此控制“血液粘稠”成为预防脑梗的关键所在。
 
预防脑梗,生活中要坚持做好2控、2多

第1控、控制血脂

血脂水平的升高,脑梗的发生率也会升高。
血脂这几个重要指标要注意控制:
▪ 总胆固醇:成年人应控制在200 mg/dL 以下;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健康的成年人控制在130mg/dL以下;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性高于40mg/dL 、女性高于50mg/dL 为宜;

第2控、控制饮食

饮食上要注意:
▪ 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适量多食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 盐分摄入量不超过6g;
▪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粗粮、豆类;
▪ 每天水果摄入量不少于200g,蔬菜摄入量不少于400g;
▪ 限制酒精、糖分高饮品的摄入。

第1多、抗氧化剂

据美国加州大学研究显示,经常补充抗氧化剂的人们,罹患脑梗几率更低。
抗氧化剂可以抵抗并消灭自由基对血管的伤害,增大冠脉流量、改善毛细血管脆性及脂质和甘油三酯在血管中的沉积,使血管更加有弹性,从而预防动脉硬化以及高血脂、高血压慢性发作。

第2多、睡眠充足

睡眠的充足与血管健康息息相关。
经常熬夜会使人处于持续兴奋、紧张的状态,使血管收缩、升高血压,增加脑梗的发生率。
长期熬夜还会使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使体内器官提前衰老。
因此,建议尽量不要熬夜,每晚23点之前入睡,并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
 
EIS红细胞影像系统
\
EIS(Erythrocyte Image System)红细胞影像系统,是采用高分辨率光学部件与计算机分析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对人体红细胞功能状态进行影像分析的专业仪器。以1-4微升指尖血作为观察样本,以超高倍显微镜为主要观测手段,可以清晰观测受测者红细胞的聚集性、变形性、活性等功能状态,通过与正常红细胞状态比对,早期发现红细胞形态学变化,从而判断其功能情况,做到早期预防干预,避免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冠心病、肺栓塞等血栓性疾病的形成,为健康管理确定方向和目标。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