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诊疗服务升级,开启“数智化”多学科融合诊疗模式

来源:惠斯安普   发布时间:2022-04-28   点击量:

生活中,令人头痛的疾病大概分为三种:一是“未知之病”,到处跑医院、看医生,但查不出是什么病;二是“疑难杂症”,疾病诊断明确、病情复杂,多个科室辗转就医,也难觅最佳诊疗方案。第三种就是“多病共存”,身患多种疾病,涉及多学科、多系统、多器官,病情涉需多科专家协同诊疗。
\
面对诸如肿瘤、阿尔茨海默症、睡眠障碍等病情棘手的疑难杂症,或是身患N种病的患者,开展多学科融合诊疗是更有效的诊疗方式。
 
一、什么是多学科诊疗?
 
多学科诊疗是指针对患者某一器官或系统疾病,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为患者提供系统性、专业化、个体化治疗方案的诊疗模式。

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融合诊疗模式,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较好地解决综合医院“专”与“全”的矛盾,推动全方位、专业化、规范化诊疗,推进学科建设,实现医生、科室和医院的共同提高。
 
二、多学科融合诊疗模式的优势
 
一方面,多学科专家共同诊治,实现患者就诊“跑一趟”便可得到全面的诊疗,提高诊疗效率,提升就医体验。
 
另一方面,从“一对一”变为“多对一”,为患者提供科学、个体化的最佳诊疗方案。
 
三、一台HRA联动各个科室 助力打造“数智化”多学科诊疗模式
 
受限于医疗资源的不足,多学科诊疗模式在医院覆盖率不高,医疗机构在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诊疗模式方面仍需更多新做法、新经验的探索。

国内已经有些医院“先行者”尝试应用功能医学技术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一台HRA联动各个科室,开展“数智化”多学科诊疗的新尝试。
 
□门诊分级分诊 多科室联动
 
美国研究表明,门诊误诊率可高达5%,约10%的患者死亡由误诊造成。医院通过HRA精准的全身健康数据采集,将看得见的医疗服务和看不见的数据进行结合,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诊疗推荐,降低误诊、错诊的发生几率。
\
针对门诊患者,先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根据HRA筛查结果,进行精准分诊及对接,联合内科、外科、神经科、中医科等临床科室,精准就医,同时推动各科室协同发展,提高医生工作效率。
 
□个体化综合干预方案
 
对于全身性疾病,关联多学科、多器官功能的病症的患者,开展跨科室多学科诊疗。通过一次HRA筛查,实现全身器官功能状态评估,结合评估结果并根据患者问题的轻重缓急,制定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
\
对于慢病、亚健康风险人群,医院通过HRA对病人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可在疾病的治疗和疾病风险的管理上出具更为完善的治疗、干预方案,提供全面的疾病和健康管理整体方案。
 
医学诊断和治疗需要大型医疗设备和装置进行支持和辅助。HRA助力医院实现精准诊疗、跨科室多学科协作、科研创新和突破,驱动医院“数智化”服务模式转型。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