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发病率的颈动脉斑块 应如何预防和治疗?

来源:惠斯安普   发布时间:2021-01-29   点击量:

我国成年人约1/3都有颈动脉斑块,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越来越高,男性多于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一般从青春期开始逐渐发生,40岁后变得明显,到了60岁,几乎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斑块。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同,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年龄>60岁、男性、长期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及高脂血症等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颈动脉是心脏给大脑供血的最重要通道,也就是大脑血供的交通要塞,一旦这条道路受阻,那么就可能出现脑供血不足,甚至脑梗死。
动脉血管出现斑块后就可能会导致动脉狭窄,引起缺血。我们最为关心的要数心脏动脉和脑动脉,因为心脑血管狭窄会导致心肌缺血或脑缺血。可是心脑血管都比较深,我们同普通检查很难发现心脑血管有没有斑块或狭窄,常常血压增强CT或者血管造影,不但检查费用高,而且副作用大。而颈动脉是人体最表面的大动脉,也是比较容易通过普通便宜的检查,比如B超,就能检查是否有斑块,是否狭窄的大动脉。

因此可以通过颈动脉的斑块及狭窄的判断,进而初步估计和判断心脏动脉及脑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
那么颈动脉斑块有哪些临床表现呢?一般根据是否产生相关的脑缺血症状,分为无症状性和有症状性两大类:大部分颈动脉斑块没有任何明显症状,很多人都是在常规体检的时候,通过颈部超声发现的。当颈动脉血管狭窄进一步加重,可能会导致头晕、头昏、记忆力下降等等表现。
当然每个人的表现也不一样,颈动脉狭窄加重,可能出现的比较典型的表现如脑部缺血症状:头晕、头昏、耳鸣、记忆力减退、视物模糊、失眠多梦。或者眼部缺血症状:视力下降、偏盲、黑曚。再如短暂脑缺血发作:一过性失语、偏瘫、偏盲等等,一般持续几分钟,大多数患者1-2小时内恢复,少数24小时内恢复,不遗留后遗症。也有一些颈动脉硬化性疾病患者临床上没有任何神经系统症状或仅有一些非特异性表现,如头晕、头痛、晕厥等。

对于颈动脉硬化性疾病的治疗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戒烟、加强锻炼、控制体重、低盐低脂饮食等。药物治疗通常为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药物,颈动脉硬化患者尤其要重视其中的降脂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临床上,医生会根据颈动脉斑块导致血管狭窄的程度、斑块的稳定性,结合患者的症状、基本情况决定是否手术及采用何种手术方式。
颈动脉斑块如何预防呢?颈动脉斑块一旦形成,很难逆转或缩小,最好的治疗结果就是斑块稳定了,不再快速变大。就算是大剂量的他汀能逆转极少数斑块,即使支架能改善狭窄,即使手术能剥脱斑块,但或多或少都是有各种风险,所以最好的治疗就是预防。

斑块的本质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我们的不健康生活以及不积极控制三高就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加重。抽烟酗酒、不健康饮食、肥胖、久坐不运动、熬夜压力大都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加重;如果没有发现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或发现了三高也没有积极正规的控制,那么动脉粥样硬化就会加重,就会形成颈动脉斑块。

预防颈动脉斑块应从健康生活方式开始:远离烟酒,坚持运动,控制体重,低盐低油低糖饮食,避免熬夜,减少压力;定期测量血压,化验血糖血脂;一旦发现血糖、血压、血脂异常,要找正规医生积极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加重,从而预防颈动脉斑块,预防颈动脉狭窄,预防脑梗死。
案例分析
HRA评估结果显示心血管系统风险最高,心血管系统提示:冠状动脉硬化,实验室指标:心肌酶增高。
\
\

一般情况下,35岁及以上人群应定期通过HRA进行健康体检,便于早期发现上述疾病的早期改变,比如血管粥样硬化、小面积脑血栓病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风险,以提醒患者及早做好疾病预防,更好地减轻和避免疾病加重和并发症的发生,呵护自身健康。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