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的“定时炸弹”,这种疾病,千万别拖!

来源:惠斯安普   发布时间:2021-01-20   点击量:

大约有超过90%的大肠癌是由
肠息肉演变而来的,很多人查出肠息肉后感到恐慌不安,那么,到底什么是大肠息肉?
有哪些危害?
大肠息肉有哪些表现?
多久会发生恶变?
怎么预防?
接下来我们“肠”话短说大肠息肉。
 
什么是大肠息肉,有哪些危害?
正常的大肠黏膜是平整和光滑的,凡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隆起性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都称为息肉,换句话说,息肉就是结肠黏膜的异常突起肉疙瘩。
息肉从病理组织学可分为4类: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又可分为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绒毛腺管状腺瘤,这些腺瘤性息肉最易发生癌变。据研究,腺瘤性息肉癌变率约为5~40%,并且腺瘤越大,癌变可能性越大;腺瘤中绒毛成分越多,越可能癌变。
息肉从形态分型可分为扁平息肉、亚蒂息肉、有蒂息肉。比起有蒂腺瘤,无蒂腺瘤的癌变率较高。

大肠息肉会有哪些表现?多久会发生恶变?
大多数的息肉没有症状,只是在肠镜检查或腹部手术时发现,但小部分患者会出现下列症状;
1.便血
当息肉较大发生破溃时可能会出现便血,通常是出现间断性的小量出血,血附于大便表面;严重时,出血量可明显增大。继发感染可伴多量黏液或黏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长蒂或位置近肛者可有息肉脱出肛门。
2.排便习惯改变
如果肠息肉位于结肠远端,并且体积较大的话,很容易引起便秘;有些病人也会出现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的状况。
3.腹痛
罕见,但当息肉较大引起肠套叠等并发症时可出现腹痛症状。
4.肠道外症状
如果出现一些典型的肠道外症状,提示患者可能有息肉病。比如出现多发性骨瘤和软组织肿瘤,就应考虑是否患了Gardner综合征,出现皮肤黏膜色素斑应考虑是否患了Peutz-Jeghers(简称P-J)综合征。
结肠息肉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其中一部分息肉却是结直肠癌的“前身”。从息肉→息肉长大→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癌变,这一过程一般需要5~15年。这个发展过程给我们提早干预留出了足够的时间,只要在这一过程中及时发现病变并及时摘除就可以消除后患。
\
通过HRA健康风险评估系统可以5分38秒检测人体220项功能指标,能够早期发现疾病的风险,HRA功能医学检测使健康筛查精准化,使预防干预具有针对性、侧重点,其中细胞变性当前状态与消化系统相结合就能查出大肠息肉等相关问题,健康与否,一目了然!
姓名:张某
性别:女
年龄:65岁
HRA检测结果显示胃肠功能下降明显,同时细胞变性提示“肝和胃肠道病变加重的风险”
\
\
临床检测结果显示:结肠多发息肉

HRA健康风险评估系统采用生物电感应技术结合人体电阻抗测量技术,通过头部、手部、足部六组传感器向人体施加1.3V电压,采集人体九大系统,15个功能体区的220项阻抗数值,通过与标准的样本库做对比,出具检测报告,发现早期疾病和疾病隐患。检测过程5分38秒,无辐射,无创伤,不用空腹、不用抽血,临床试验的符合率能达到了96%,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也是国内最早取得了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健康风险评估设备。 它主要用于人体当前功能状态的全面筛查,发现早期功能异常引发的疾病风险,并根据风险等级提供干预方案,是精准医疗、分级诊疗、可视化健康管理的最佳工具。

大肠息肉如何预防?
1.调整饮食
尽量不吃辛辣、油炸、肥腻、刺激性食品,多吃蔬菜瓜果,适当控制肉类的摄入量,控制体重,少吃腌制食物,禁烟禁酒,保持大便通畅且有规律,避免因低纤维素导致的便秘习惯,便秘越久,越容易刺激息肉增大或息肉复发。
2.适当运动
由于右半结肠是以副交感神经分布为主,适度锻炼使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肠蠕动加强,粪便在右半结肠内停留时间少,粪便中的一些致新生物的物质对肠黏膜的作用减少,息肉发生率、复发率减少。
3.保持好心情
当人的神经过度紧张,支配内脏器官蠕动的交感神经兴奋,会抑制胃肠蠕动,使速度减慢,从而导致便秘。便秘会增加肠息肉的发生。所以,保持平和乐观,尽量放松,正确对待本病关键的一点是“防重于治”。
4.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科学地治疗便秘。
5.养成定期复查的习惯
研究证实息肉有逐渐增大趋势,即使当时较小的息肉(一般﹤5mm者)没有被摘除,过一段时间也可能增大。所以凡已明确大肠息肉的患者,应每0.5~1年复查一次肠镜。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