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拉开红细胞聚集与猝死的距离

来源:惠斯安普   发布时间:2019-04-18   点击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赵文华, 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原中国卫生部疾控局副局长孔灵芝,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霍勇,在《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8.04)发表文章,认为血脂异常应成为基层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核心内容。
血脂异常会带来什么?
✔红细胞轻、中、重度聚集;
✔血液粘稠;
✔血栓形成;
✔心梗、脑梗、肺栓塞。如果救治不及时,会造成偏瘫或者死亡。因此,对血脂异常人群的健康管理,重点是对红细胞聚集程度的监测,发现聚集问题及时干预,同时通过饮食、运动等干预手段降脂、降体重,远离猝死风险,维护健康状态。
 
《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271.8/10万,是我国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近年来,我国人群血脂水平持续上升。《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中国慢病监测(2010)》发现:2002到2010年的近10年间,人群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不断上升。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全球疾病负担报告称,在世界范围内,约56%的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和疾病负担与胆固醇水平高于3.8 mmol/L有关,导致了2000年360万人死亡。由于我国居民的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近10年来上升迅速,其造成的疾病负担亦不容忽视。
 
 
血脂异常对我国人群健康危害严重,但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和有效管理。能够有效控制血脂异常的人仅占3.5%。与2002年3.2%的血脂异常知晓率相比,2010年几乎没有提高。一方面是由于健康教育不到位,人们对血脂异常将会带来的后果不了解;另一方面是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工作机制,把血脂异常管理,尤其是红细胞聚集状态的监测纳入特殊人群(血脂异常、脂肪肝、肥胖或超重、中年以上人群)健康管理的重要节点来关注和着力。更因为尚未得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支持,使这一直接关系到三高、心脑血管意外以及慢病死亡率的重要健康问题悬而未决。
 
 
研究证明,LDL-C(低密度脂蛋白)与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高度相关,LDL-C每降低1 mmol/dl,心脑血管事件风险降低20%。英国北欧心脏结局研究(Anglo-Scandinavian Cardiac Outcomes Trial,ASCOT)显示,在控制血压的基础上控制血胆固醇,可使冠心病风险进一步下降36%,脑卒中进一步下降27%。对于糖尿病患者,降低血胆固醇治疗可以进一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37%、卒中风险48%以及总死亡率27%。这些证据说明,在管理血压、血糖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同时,实时监测红细胞聚集性,及时检测血脂变化,将进一步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Step 1
其一,红细胞聚集监测可及时发现血栓形成趋向,减少梗塞类疾病发生。对HRA检测发现的血脂异常人群,可以通过EIS影像确定红细胞聚集程度,对中重度红细胞聚集人群,可以通过ERS红细胞聚集康复、PMR微循环修复等非药物干预方式,改善甚至消除红细胞聚集、变形能力差、细胞活性差的问题。
Step 2
其二,对HRA检测发现的血脂异常人群,鼓励其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治血脂增高,形成中重度红细胞聚集。
Step 3
其三,将红细胞聚集纳入血脂异常人群的必检项目。
对血脂异常人群的红细胞聚集监测,一可以摸清红细胞聚集年龄、地区、生活习惯等分布情况;二便于就近开展红细胞康复干预;三可借监测和干预之机,普及相关健康知识。因此,应该充分认识红细胞聚集对于血栓、梗塞、猝死的影响,普及红细胞聚集、血脂异常知识,将红细胞聚集性检查列为特殊人群必检项目,采取非药物干预手段防止心脑血管意外,实现与血压、血脂、血糖的统管,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节约医疗费用。

资料显示,欧美发达国家,如在20世纪70年代末曾是全世界冠心病死亡率最高国家的芬兰,他们通过生活习惯的改变,比如减少黄油摄入量,降低全民的胆固醇水平,对于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及时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控制,使全国的胆固醇水平都在下降,与胆固醇相关的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整体呈现一个下降趋势。
欧美发达国家的第二个措施是对不同危险度的人群进行分层管理、预防和治疗。对于一般危险度的人群从国家层面上,通过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控烟、低盐及控制饮食进行大范围的预防。对于高危险的患者,及时进行预测和预警,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对于已经发病的患者,比如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这是需要及时救治,建立绿色通道、进行早期溶栓再灌注治疗等措施。
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但最基础的工作是强调全民的健康意识,同时应注意发挥中国中医学的作用,例如采取非药物干预技术解决问题,而不是回到“早点吃药”防止疾病的老路。
 
在2013年北京大学心血管转化医学论坛上,霍勇教授在接受采访介绍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现状、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时就曾提及,在过去的30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都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类疾病发病率的上升趋势还非常明显,比如北京市资料显示,在过去的20年,由于胆固醇的升高,动脉粥样硬化类疾病发病率明显升高,在医院的患者,心肌梗死比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还要多。所以说,在中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是一个严峻的形势,而且这种形势在可预见的20年内仍然会持续。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不容乐观,而且是需要有切实的对策去解决这个问题。目前来看,找到解决的路径很重要,那就是关注红细胞聚集;关注血脂异常;关注超重和肥胖。当然,更要关注健康管理适宜技术的发展,将健康科技为我所用,让更多的人分享健康福利,争做全民健康的健康分子。
医技之窗
EIS红细胞聚集影像检测
\
EIS红细胞影像系统,是采用德国徕卡高分辨率光学部件与计算机分析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对人体红细胞功能状态进行影像分析的专业仪器,以1微升指尖血作为观察样本,以高倍显微镜为主要观测手段,可以清晰观测受测者红细胞的聚集性、变形性、活性等功能状态,通过与正常红细胞状态比对,早期发现红细胞功能障碍,避免急性心梗死、脑卒中、冠心病、肺栓塞等血栓性疾病的形成,为健康管理确定方向和目标。检测结果立等可取,安全、快捷。

ERS红细胞聚集康复
\

ERS(Erythrocyte Aggregation Rehabilitation System)红细胞聚集康复系统,采用仿生脉冲磁共振原理,结合极低频电磁导入技术及空间电磁场控制技术,通过多组脉冲发射源列阵重组,发射极低频PEMF,修正红细胞膜表面的电荷异常分布,有效改善红细胞的滚动和变形功能,减少和消除红细胞聚集状态,预防因红细胞聚集引起的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肺栓塞等血栓类疾病。 

HRA疾病早期筛查及健康风险评估
\
HRA健康风险评估系统采用生物电感应技术,结合人体电阻抗测量技术,应用计时电流统计分析法,对人体组织器官进行3D图像重建,判断早期疾病,对人体健康状况作出评估。产品技术达国际先进,临床准确率96%。该系统可根据各脏器细胞的电生理活性,给出科学健康的生活饮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