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保险企业盯上16万亿大健康产业?

来源:惠斯安普   发布时间:2017-04-07   点击量:

为何保险企业盯上16万亿大健康产业?
\

        近日,友邦保险集团牵手大卫·贝克汉姆,迈出发力大健康产业的第一步。作为最大的泛亚地区独立上市人寿保险公司,友邦保险试图通过“预防+保障”健康管理模式,推出首个个人移动健康管理平台,挖掘大健康产业的数万亿商机。

        健康险高速发展,险资青睐大健康产业

        政策红利是最大的原因。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都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保险公司显然看到了其中孕育的巨大商机。根据2013年10月14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要达到8万亿元以上;根据2016年10月25日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到203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要达到16万亿元。

 
\

        健康险是保险业切入大健康产业最直接的抓手之一,如今,大健康产业站上风口,健康险也已经步入高速发展期。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6年,国内健康险原保费收入从691.72亿元迅速增长至4042.5亿元,增长4.8倍,占人身险保费收入比重从6.37%增长到18.2%,占全行业保费收入比重从4.66%增长到13%。

 

        可以预计的是,随着健康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商业健康保险在大健康产业中发挥的作用必将越来越大。

保险公司未来方向:健康管理才是关键

        在业内人士看来,通过提升商业健康险的深度和密度,大力发展医疗险,提高商业保险公司在医疗费用支付环节的话语权,还只是商业健康险积极介入医疗乃至大健康产业最基础的一个步骤。健康险对保险公司的专业能力要求很高。目前,很多保险公司都专注于疾病管理,聚焦健康管理,才是保险公司控制风险,降低赔付支出,提高利润率的根本方法。

\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商业保险公司的健康管理主要有三大特点:健康管理服务内容主要是体检和健康咨询;健康管理处于前期的数据收集阶段,保险企业在数据分析、管理干预以及评估反馈等关键环节仍处于起步阶段,并未真正建立起完整的健康管理流程;在数据收集方面,商业保险机构还主要是依赖调查问卷和手环等可穿戴设备,导致数据的可信度不高。

保险公司的得力工具——“核保”终端HRA

      事实上,一些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已经打造出了闭环式的健康管理体系,运用植入医疗设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创新实现数据收集分析、健康干预和评估反馈等环节。

     健康保险是通过维护参保者的健康来减少和延迟对参保者的医疗赔付,实现维持良好运营的必经途径,HRA健康风险评估设备为商业健康保险提供了一种得力的工具。

\

        北京医家福与保险公司合作,选用HRA作为健康保险的核保手段,5分38秒快速采集人体全身九大系统220项系统数据指标,科学监控参保人群的健康状况,通过有效的干预手段,延缓疾病发生和发展,大大节约不必要的赔付金额,而参保者所收获的健康呵护,比赔付更加实惠。从而面向全国开展真正落地的、有更多人士参与的健康保险业务,打破了这一领域的沉寂局面。

        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在英美等国家有较为成熟的经验。研究显示,个人或群体在健康管理投入上每投入1元,可以节约8-9元的未来医疗费用支出。如果保险行业能够与健康管理行业合作,利用后者的专业经验,引入专业健康风险评估设备,对参保人员实施科学健康风险管理,将大大提升保险机构健康管理的智慧水平,为保险机构将健康管理业务向更广泛的群体覆盖,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持。